EN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见问题答疑
常见问题答疑

合唱发展的“两大难题”

       近几年,中国合唱事业步入繁荣发展时期,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合唱比赛、合唱活动,从年初到年末几乎不间断;各种各样的合唱团多如雨后春笋,参与合唱的人们遍布各行各业,各地合唱团在国际赛事上屡获佳绩。然而,在厦门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教师、厦门Echo混声室内合唱团指挥秦露深感中国合唱事业繁荣的发展形势背后,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形势,其中的“两大难题”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合唱团多,热爱人少

  作为一名高校合唱(合唱指挥)教师和一名社会合唱从业者,秦露观察发现,国内合唱团团员大致上主要由三类人构成,合唱团也以此划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临时组建,组成人员多为单位职工,参加者多为非自愿型;第二种是由某组织或单位资助组建,团员有一定音乐或合唱基础且自愿参加;第三种是无任何资助与支持,团员完全出于对音乐、对合唱的热爱而组建。她说,前两类是目前国内合唱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因为出于热爱而参加合唱的第三类团员所占比例很少。虽然第二类团员中也有不少人喜欢合唱,但距离“热爱”还有一定距离。不少人对于日常常规排练有惰性,也较少参加排练,通常是有演出任务时才会参加。秦露带领的厦门Echo混声室内合唱团属于第三类:经费上没有任何组织或单位支持,从指挥、钢琴伴奏到团员,所有人义务参加排练。出于对合唱的追求,大家每周坚持两次排练,还曾经自费参加2014年度台北国际合唱音乐节两岸交流演出与音乐节合唱营,获得了台北合唱音乐节艺术总监杜黑的好评。

  认识不对,唱得不准

  除了团员对于合唱热爱程度的多少对合唱发展有所制约,音准也是困扰所有合唱团的问题,尤其在业余团队尤为明显。在长期训练过程中,秦露认为,音程感觉、音响观和合唱唱法都是影响音准的几个因素,在这几个方面认识不准确不足够,就容易造成“唱得不准”。

  秦露解释,因为音程距离感缺乏造成音准问题,一般出现在初级、音乐素养不够高或者没有音乐基础的合唱团。对于没有经过音乐基础专门训练的人来说,用专业术语“度数”来表示的音程距离显得有些抽象,团员会很难区分大二度与小二度,或大二度与小三度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下要求指挥训练时加一定手势辅助,让他们直观感受音程之间的空间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这类音准问题。主观方面因素造成的音准问题,比如歌唱状态不好、气息支撑不稳、声音位置不高等,是合唱出现音准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指挥调动合唱团员的演唱积极性、充分理解作品、贴切地演绎原作品。在这个问题上,秦露提出了一个“音响观”影响音准的观点,由于传统的中国合唱受俄罗斯学派影响较深,即典型的东罗马唱法。其发声位置较靠后,注重中下部共鸣,声音厚、重,如果一直使用这种音响观演唱俄罗斯之外的合唱作品,就容易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听起来会有很多音准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合唱音响的总体趋势转向向上、靠前,强调头腔共鸣(上部共鸣)的西罗马唱法,近年国内一部分指挥在合唱音响观上有所改观并进行实践,但改进之路仍很漫长。除了传统合唱音响观,合唱唱法对于音准也会有影响。中国早期的合唱由于诞生于民族危亡的时期,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唱法上主要采用全声唱法,在适合艺术性作品的半声唱法与轻声唱法的运用时则因为唱法和训练的差异导致演唱缺乏稳定的气息支持与声音的高位置支撑,造成普遍音高偏低的状况。因此,音准的准确性需要音响观和唱法在认识上的同时改变。 (陈茴茴)


返回